夜间
乐文小说网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55章 行~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乐文小说网] http://www.lw52.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荣如是一番表态,窦老太后不置可否,却也还算满意。


乍一看,窦老太后对才刚出生的皇长子如此防备,似乎仅仅只是防着皇后曹淑,以及曹淑背后的平阳侯曹氏家族。


属于纯粹的新老外戚之争。


但事实上,窦老太后如此怪异的态度,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嫡长子继承制。


从私心上,窦老太后固然不希望汉家的新外戚:平阳侯曹氏家族,在未来同时成为皇庶长子、皇嫡长子的母族外戚。


而从‘公心’之上,窦老太后则是本能的,想要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汉家,已经很久没有出现顺位继承的皇嫡长子了。


如果将作为‘半个皇嫡长子’的先孝景皇帝排除在外,汉家上一个顺位继承的先帝嫡长子,还得追溯到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嫡子:孝惠皇帝刘盈。


甚至可以说,孝惠皇帝刘盈,是自太祖高皇帝开国以来,汉家唯一一个顺位继承的先帝嫡长子。


在那之后,无论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还是太宗皇帝刘恒、先孝景皇帝刘启——乃至于当今刘荣,都并非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后世人常说,谎话说得多了,说谎的人自己就信了;


听谎话的人多了、信谎话的人多了,谎话,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真。


规矩也是一样。


违反的人多了——尤其是连续违反的次数多了,那原本神圣不可侵犯的规矩,也就成了形同虚设的空中楼阁。


窦老太后虽是女身,但也同样是有学术标签的。


现如今,还没完全瘦死的骆驼:黄老学,便几乎是由窦老太后强行吊着最后一口气。


坊间甚至一致认为,黄老学的彻底落寞、彻底淡退出长安朝堂中枢,必定会是以窦老太后驾崩作为标志性事件。


而在黄老学的思想体系当中,秩序二字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黄老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将这句颇有些晦暗的思想哲学,与汉家现有的实际状况稍稍结合一下,其实就不难得出一个相对浅显的解读。


即:无为而治,并不是说掌权者、统治者什么都不做,任由天下野蛮生长或毁灭。


而是要先制定一套相对健康的运转体系,或者说是稳定的秩序,然后任由天下,在这套稳定秩序当中自然发展。


美其名曰:道法自然。


简而言之,就是先画一个框架,然后‘圈养天下人’,允许天下人在框架内肆意放纵,但绝不允许脱离这个框架。


只要框架,也就是体系、秩序确立,那黄老学就是‘无为而治’的慵懒模样。


可一旦框架被打破,体系被破坏、秩序变得混乱,那黄老学可就要摇身一变,口头禅要从原本的‘无为而治’,改变为‘无所不为’了。


作为这样一个奇特学派的唯一‘护道者’,窦老太后对于黄老之学,自然有着相当深厚的造诣。


毕竟也是几十年的积累,再怎么天赋不佳,也总该有所成了。


故而,在偏爱黄老学的窦老太后看来,秩序二字的重要性,也同样无与伦比。


具体到‘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封建时代的社会秩序核心组成部分,窦老太后的态度更是无比明确。


但凡有机会,便一定要促成!


只可惜,自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开始,汉家接连两次皇位传承、政权交接,都没能具备恪守‘嫡长子继承制’的客观条件。


太宗皇帝入继大统,献祭了自己的正妻和一众嫡子;


虽然最终,窦老太后得以妾室转正为正宫皇后,也让先孝景皇帝变相具备了‘嫡长子’的身份,但明眼人都知道:先帝这个太宗皇帝嫡长子,那纯粹就是人造嫡长子。


如果这么操作也算嫡长子继承制,那嫡长子继承制就没有必要坚持了。


——从今往后,皇帝想立哪个儿子做储君,就直接把哪个儿子的母亲进封为皇后,这个儿子就能成为类似先帝那样的‘人造嫡子’了。


历史上的汉武大帝,便是由孝景帝如此操作,才得以顺理成章的,以皇十子的身份成为太子储君,并最终继承大统。


皇十子即位,很离谱;


但作为皇十子的皇嫡长子、嫡独子即位,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说回眼下。


太宗皇帝没能与立嫡长子,是客观条件使然;


且窦老太后、先帝,都是那一次遗憾的既得利益者,窦老太后也没法说什么。


先帝与立当今刘荣,也同样是不具备‘与立嫡长子’的客观条件。


——先帝没有嫡子,也不能有先帝薄皇后所生的嫡子。


条件不允许,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无嫡立长,与立当今刘荣。


但到了当今刘荣,可就不存在类似太宗皇帝、先孝景皇帝时那样‘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了。


皇后曹淑,是先帝、窦老太后都同意,刘荣自己也点了头,再三思虑才最终定下的皇后人选。


无论曹淑自己,还是曹淑背后的平阳侯家族,也都没有诸如‘不能成为储君的母族外戚’‘不能成为未来的太后家族外戚’的痛点。


如此情况下,既然客观条件允许,窦老太后自然是希望在刘荣这一朝,汉家能重新回到‘嫡长子继承制’的正轨之上。


过去几次皇位传承,如太宗皇帝传先帝、先帝传当今刘荣,都可以勉强解释为:无嫡立长,无奈为之。


但若是连续三次皇位传承,都遵循‘无嫡立长’的第二原则,那‘有嫡立嫡’的第一顺位原则,就要可有可无了。


——反正你汉家的皇帝,也生不出嫡长子!


——还‘有嫡立嫡’个锤子啊?


——直接改成‘有长立长’好了!


再者,一次两次还能说是巧合,连续三次,那就免不得要有人嚼舌根子。


说汉家的天子主动、刻意不生嫡长子,倒还没什么。


就怕有不怀好意者,编排出‘上天惩罚汉家,不允许汉天子拥有嫡长子’之类的谶纬之说。


真要那样,窦老太后可就要难受了。


试想一下。


如果有一天,天下到处都在流传这个说法,并且成为主流认同的说法;


那岂不就是说:除了拥有嫡长子,并使嫡长子顺位继承的太祖高皇帝之外,汉家后来的每一代天地,都‘获罪于天’了?


还真别说!


真要是以此为前提,回过头看汉家的过往五十年——真真是世上无谶纬,只怕有心人!


汉二世孝惠皇帝,英年早逝,无嫡子!


前少帝刘恭,少年夭折,无后!


后少帝刘弘,少年夭折,无后!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什么在世圣人、千古圣君——不也是刚要坐上皇位,就被上天收走了妻子和所有嫡子?!


先帝也是,儿子十几个,愣是没能让皇后剩下一儿半女……


这么掰着指头算下来,‘获罪于天’的程度最重的,居然是太宗孝文皇帝!


毕竟其他人都只是生不出嫡子,太宗皇帝却是已经生出来,又在即将入继大统的档口,被上天连嫡子带正妻打包收回,一个不留!


这就很恐怖了!


正所谓: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捧杀之所以奏效,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你说孝惠皇帝‘获罪于天’,所以没能有嫡子?


无所谓~


反正孝惠皇帝的槽点,不差没嫡子这一条。


自太宗皇帝以来,汉家历代先皇祭祀先祖,那都是有意无意忽略掉孝惠皇帝的。


人家甚至都绝后了……


再多一条‘获罪于天,故无嫡子’,也没人在意。


先帝也不差。


一个‘棋盘侠’的污名顶在脑门上,就算真的‘获罪于天’了,天下人也只会说:哦,我知道。


戕害亲族嘛!


当真是苍天有眼!


但太宗孝文皇帝不一样。


作为旁支代嫡,入继大统的高皇帝第四子,太宗皇帝这一脉,本身就有些许‘得位不正’之嫌。


吴楚七国之乱之所以爆发——齐系、淮南系,乃至吴、楚、赵等国,之所以对太宗皇帝这一脉不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当年,诸侯大臣共诛诸吕后,每一家原本都有入继大统的机会。


尤其是齐系,更是恬不知耻的认为:不止诸侯大臣共诛诸吕后,应该有二世齐王刘襄入继大统;


甚至就连太祖高皇帝驾崩之时,也该由作为庶长子的齐悼惠王刘肥继承皇位!


这一份不复、不恭,以及太宗皇帝这一脉的心虚,其实是靠太宗孝文皇帝‘在世圣人’的名声,以及青史有名的文景之治,外加吴楚七国之乱的顺利平定,才得以平复并解决的。


可一旦太宗孝文皇帝,也被舆论确定为‘获罪于天,故而无有嫡子’的罪人,那太宗皇帝这一脉本就有争议、不甚稳固的法统来源,就将受到极为猛烈的冲击!


都‘获罪于天’了,太宗皇帝自然也就不再是在世圣人了。


作为太宗皇帝的继承者,先帝成为‘棋盘侠’,也就是题中应有之理。


就连当今刘荣,都会因此而地位动摇,甚至民望受损。


最难受的,自然要数窦老太后。


——先帝刘启、当今刘荣,除了是在世圣人:太宗皇帝的儿子、孙子之外,各自本身也是有功绩的。


先帝平灭吴楚,底定关东;


当今刘荣北伐匈奴,虽然还没有毕其功,但也已经展现出了一雪前耻的趋势。


哪怕失去‘在世圣人’的父祖,成为‘获罪于天家族’的成员,先帝和当今刘荣,也仅仅只会是历史评价降等,地位产生动摇。


但窦老太后的一切,可都是全然依附于太宗皇帝而存在!


窦老太后之所以能成为先帝口中的‘东帝’,当今刘荣心中的名誉天子,几乎完全是因为其‘太宗皇帝正妻,在世圣人之妻’的身份加成!


一旦太宗皇帝不再是在世圣人,而是变成获罪于天得罪人,那窦老太后,可就不单单是罪人之妻,亦或是罪人之母了。


——甚至就连当年,太宗皇帝短时间内失去原配发妻,以及发妻所生的一众嫡子,都可能被扣在窦老太后的头上!


坊间的留言传闻,甚至可能会编排窦老太后和先帝,说这是一对为了权利、为了皇位,而戕害正宫、嫡子的恶母子!


窦老太后,会成为迫害正妻的妾;


先帝刘启,会成为残害嫡兄的庶弟。


而当今刘荣,这会成为这一对险恶母族,所一致认同、合力扶上皇位的天子……


“罢了~”


“我已老迈,眼睛也是什么都瞧不见了。”


“有些话,不用我说的太透,皇帝也是能明白的。”



“曹氏,并非不能显赫,而是不可急于一时。”


“——皇帝如今,也不需要母族栗氏之外,再多一个妻族曹氏提供助力。”


“博望侯程不识,很好。”


“步步为营,从不打无把握的仗。”


“皇帝,不妨多学学。”


如是一番话,窦老太后也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而在窦老太后话音落下之后,刘荣却是略有些讶异的抬起头,撇了眼老太后身旁,正对自己含笑点头的母亲栗太后。


——窦老太后这一番表态,信息量不小!


尤其是窦老太后,前所未有的表现出对栗氏外戚的友好态度……


“是母亲自己的主意?”


“还是有高人指点?”


如是想着,刘荣暗自摇头一笑,并未多想。


正如窦老太后所言:对于如今的刘荣来说,母族栗氏的助力,已经足够。


甚至都未必需要。


毕竟这么些年来,刘荣始终没指望过母族外戚,能为自己提供什么助力。


不惹事就好;


不惹祸就好。


至于扶持妻族曹氏,来巩固自身地位,对如今的刘荣来说,更是完全没必要的事。


而窦老太后话里话外,透露出的‘窦栗联盟’的趋势,也并没让刘荣生出异样的情绪。


再怎么说,栗氏,也终究是刘荣的母族。


栗氏显赫,对刘荣虽谈不上‘无一害’,却也必然‘有百利’。


至于栗氏可能造成的麻烦,隐患——太子时期的刘荣或许还会头疼。


但对如今的刘荣来说,母族外戚只要不是谋反,就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先帝时,馆陶主刘嫖的离谱程度,可不比当时的栗姬差到哪里去!


如今的栗氏再离谱,也总好过先帝年间的馆陶主刘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