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乐文小说网 > 晚明风华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建八旗(勿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乐文小说网] http://www.lw52.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南洋季风,半月一变。


说来真是天时。就在岱山军进入马尼拉城的第六天,海上季风就变成了南方。


等到岱山军腊月二十五日北返,又是难得的顺风。


来是顺风,回去又是顺风。有人说是妈祖保佑,有人说是小节帅吉星高照。


然后还有一种说法,很诡异的流传开来,说小节帅是天生贵人,气运非凡,


乃白虎星君降世。


难怪节师如此年幼,就有名将风采。若是白虎星君下凡,那就说得过去了。


总之经此一战,岱山军满载而归,朱寅一下子奠定了节度使的地位。


庞大的舰队在浩荡南风之下,以高达十二节(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北归,


甚至比来时更快一点。


腊月二十八下午,经过几天几夜的顺风航行,终于船队来到兰屿岛,和躲在狮耳港的船队汇合。


两只船队汇合之后,规模更加庞大,大小船只两百多艘将士两千八百人,民众一万两千人,军民合计将近一万五千人。


甲板上的朱寅,眼见白帆如云,沧海溟溟,海霞如火,真是壮美如画,忍不住朗声吟道:


朝霞焚大壑,


千帆过归墟。


岛浮玄武背,


浪隐鲲龙须。


汉武临东溟,


秦皇射鲸鱼。


棋盘如天海,


谁与共一局。


他这首诗写的实在稀松平常,浅白无奇,但诗中自有一股豪放之气,唯其可取也。


戚继光听到这首诗,沉默良久,自言自语道:「我儿稚虎,有沧海之志。」


寒冬腊月,越往北越冷。过了大员之后,海上越来越冷。很多人担心,只能在船上过除夕了。


于是,朱寅等人下令,各艘船上准备年夜饭,准备在船上过除夕。


然而天公作美,格外给「白虎星君」面子。


腊月三十晚上戌时,舰队就回到了岱山岛,竟然赶上了除夕夜!


岱山岛数千留守百姓,见到巨大的舰队先是恐慌,得知是自己人回来,又欣喜若狂。


因为今天是除夕夜,岛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了对联丶窗花,点上了红灯笼,做好了年夜饭,到处都是除夕夜的味道。


可是每家每户,之前都没有一点喜气。因为舰队走了二十多天,至今未归,


谁不担心?谁有心思过年?


他们天天盼着,简直望眼欲穿,还以为舰队不能回来过年了。


吕宋那麽远,算起来怎麽也要年后吧?


可是谁知,除夕夜居然赶回来了!


妈祖保佑!


等到舰队靠岸卸载,他们才知道这次收获有多大。


可让他们惊讶的是,不禁收获极大,还来了很多很多的人!


我的天呐,去的时候两千多将士,回来时说是-—一万五千人!


一下子来了这麽多人,年夜饭根本不够吃,也没有地方睡啊!


好在朱寅和宁采薇早有安排。


没有地方睡?No!No!No!


这麽多船,就是临时的家!


怎麽可能没地方住?


等到各岛上的屋子建造起来,再从船上搬下来。


至于年夜饭,船上也已经准备好了,只是比较简陋而已。


岛上的百姓,完全就是白担心了。


众人一上岸,整个岛上都响起了鞭炮声,烟花也璀璨燃放,到处弥漫着硝烟味,空中飘洒着纸屑,一片喜气洋洋。


跟着岱山军回来的吕宋汉人,没想到来的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海岛,都是大为惊喜。


处处点燃的灯笼照耀下,忽然灯影斑驳,似乎有一片柳絮飘过,很快就有人喊道:


「下雪了!下雪了!」


「好得很!下大点!明年岛上就能丰收!」


随即,借着船上和岛上的灯光,所有人都看见大雪纷纷飘散。


「好雪!好雪!」戚继光欣然而笑。大雪落到他花白的头发上,更见苍然。


雪下的越发紧了。不一时,众人身上就一片银白。


宁采薇伸手捉住一片雪花,正要说话,却见朱寅证证出神。


「怎麽了小老虎?」宁采薇问道。


朱寅讽然一笑,紧紧身上的小披风,「江南的雪很大,一片片飘落。辽东的雪却是像粉末,纷纷扬扬的洒。」


宁采薇立刻明白,朱寅是想到了一年前。


一年前,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当时也是大雪纷飞。


一年过去,他拥有了岱山军,拥有了神童的名头,成了大地主。


这一年就像是做梦,可如果真是梦,她希望这个梦一直做下去,不要醒来。


这样活着,也挺好的。


朱寅高高站在甲板上,看着越来越大的雪,看着上岸的喧闹人群,拉着宁采薇的手说道:


「采薇,谢谢有你。要是我一个人来这个世界,真的太寂寞,太没趣了。」


宁采薇觉得朱寅的手有点凉。她让朱寅捧着暖手炉,笑容十分温暖,「小老虎,也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怎麽活下去。」


身后传来一个奶声奶气的幽怨声音:「你们相互感谢,那我呢?我多馀鸭?


7


朱寅呵呵一笑,转身看着被裘衣裹得团子一样的小奶娃,说道:「当然少不了宁医生啦。」


说完拍拍她身上的雪花,再一把将她抱起来,摘掉她又长又翘的眼睫毛上的雪花。


「不要摘。」宁清尘软萌萌的说道,奶声奶气的:


「就让雪花融化我的眼睛,让我的目光更加清冷,得以看清这个世界,看清你们的心。」


「或者,就让雪花被我融化,变成冰凉的眼泪流下,冷却我心里的浮华。」


「嘻嘻—」宁采薇忍不住被逗乐了,「小老虎,我以为就是你是诗人,动不动吟诗一首。可没想到,我们的宁小神医也是诗人呢。」


她的语气充满了调侃,听不出什麽敬意,更不像是夸奖。


宁清尘转过小脑袋看着自己的姐姐,宝石般的眼晴居然写满审视,一本正经的说道:


「宁大小姐,你是个俗人,俗不可耐。」


「我告诉你,每个高贵有趣的灵魂都是诗,也应该是诗。如果你没有一颗诗心,那说明你是个形而下的俗人。」


「你不是一个诗意的人。」


「嘻。」宁采薇一晒,「王八念经。行吧,姐没有诗意,失意很好麽?得意才好。」


宁二小姐听到这个谐音梗,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小脸上满是鄙夷。


「鸣鸣·—」忽然小黑鸣咽几声,用尾巴扫着朱寅的腿。


意思是,想要上岸。


这些天在船上,可是苦了它。


小黑快要长大了,身子修长健壮,浑身黑缎子一般,油光水滑,看上去既神俊又可爱。


再过三个月,它就完全成年了。


此时它黑的发亮的皮毛,落上了一层雪花,又像是一匹孤傲的雪狼,变得高冷了很多。


众人上岸,匆匆吃完了年夜饭,就算过了除夕。


没办法,实在是太赶。


朱寅和宁采薇也有点遗憾,这个除夕居然过的如此仓促。


因为这次收获太大,带回来的物资和人口太多,整个春节都有的忙,注定不能消遣。


这不,刚吃完了年夜饭,戚继光就召集会议,商讨一年大事。


安置新来人口,扩军,建造房屋,练兵,种田开荒,捕鱼晒盐千头万绪,


都要理顺了定下章程。


为了巩固朱寅的地位,戚继光说了几句话,就让朱寅主持会议。


很多大事,爷俩在船上就定好了调子,已经统一了意见,朱寅只要当众安排就成。


简陋的节度使牙帐之内,大案傍边,立着一块木牌,上写:靖海军节度使。


虽然大家习惯自称岱山军,但和靖海军并不矛盾。


岱山军就是岱山营。而岱山营,只是静靖海军的一部分。


但因为靖海军如今只有一个岱山营,所以才被称为岱山军。


今天会议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增编新的营头,组建一个军政一体丶组织严密的靖海军。


截止目前,整个靖海军共有五个「大岛」,加上新入伙的总共两万三千多人口,兵两千多人。


要扩军到五千,就占了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强!


幸好这两万三千人以青壮为主,而且男子占大半,有一万四千人。


可即便如此,也超过了三丁抽一!


这个比例在朱寅看来,比努尔哈赤的八旗还离谱。


就是兵民一体的八旗制度,最多也是三丁抽一。


两万多人口,就要维持五千人的军队,看起来是「穷兵武」,实不可取。


可是戚继光和丁火根等人都清楚,必须要扩军。


不然就这两千多人,无法一直护着舟山群岛。


洋人和倭寇一旦大举来袭,自保都难。


靖海军的敌人很多。


至少五千兵,才能在倭寇丶洋夷丶海盗丶沿海豪强的环伺下,自保有馀,稳住浙海局面。


此时,大帐外面下着雪,天寒地冻。大帐内烧着火堆,众人围坐在火堆前,


很随意的说话。


朱寅坐在戚继光身边,对众人说道:


「咱们总共只有两万三千人口,却要扩军到五千,这就是兵民一体,比关外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差不多了。」


「所以,咱们靖海军,就是出兵入民,出民入兵,几乎就是全民皆兵。这该怎麽管理才妥当,当然要有一套新的章程。」


岱山岛以前实行的和内地差不多的制度,就是乡村县,只是没有县衙和官吏。


百姓算是自治。


这种制度,在人口众多丶军民比例大的地方当然是最合适的。


却不适合岱山岛兵民一体的现实。


朱寅缓了一缓,继续说道:「所以,经过和义父丶丁将军商议过后,我决定创建八旗制度。」


宁采薇听到八旗制度,即便她之前在船上就知道这个决定,却还是差点喷出来。


神特麽八旗!


小老虎也太恶趣味了。这是走努尔哈赤的路,让努尔哈赤无路可走啊。


她知道,小老虎搞八旗制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军事力量。


也是为了打造一个新的利益阶层,作为基本盘来对抗强大的明朝既得利益集团。


「咯咯—」宁采薇怀里的宁清尘,忍不住的笑起来了。


但她是一岁的孩子,众人也不以为意。


他们听到八旗制度,都觉得很新鲜,也很有兴趣。


却听朱寅解释道:「所谓八旗,乃是正黑旗丶镶黑旗丶正白旗丶镶白旗丶正红旗丶镶红旗丶正蓝旗丶镶蓝旗。」


就是把黄旗,换成了黑旗。


这八旗的颜色,当然是朱寅深思熟虑过的。


朱寅之前想搞出八种颜色,后来发现不切实际。这才明白,为何野猪皮没有采用八种颜色。


努尔哈赤只用四种颜色,果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不是想当然就定的。


因为颜色太多非常杂乱花哨,色彩鲜艳,反而不美。


也要考虑古代的印染技术和印染成本的管理。


思来想去,还是野猪皮的方案最简便易行。


因为只用四种颜色就够了,既经济省事,又简单明了,也不花哨。


为何没有黄旗?因为犯忌讳,黄旗是皇室专用。朱寅要是搞出黄旗,首先戚继光就不同意。


朱寅继续解释道:「两万三千人,分为八旗。以后补充新的人口,就八旗平分。」


「每一旗设立旗长一人,左右副旗长两人。每旗再分前后左右中五卫,每卫设都尉一人。」


张合忍不住问道:「节帅,这不是和大明的卫所差不多麽?」


众人一想,也觉得和卫所很像了,就是称呼不同。


一个叫旗,一个叫卫。一样是军民一体啊。


朱寅就知道,一定会有人提出这个疑问。


他随即回答道:「还是很不一样。卫所是专门的军户啊,开国之初,军民严格分野,泾渭分明,这算什麽军民一体?」


「卫所的军户,按照大明律就是兵,世世代代都是当兵。」


「可是八旗呢?八旗类似唐朝的府兵制度了,兵民不分家。如此一来,就能保持尚武精神啊。」


戚继光点头道:「稚虎说的有道理,说到卫所,没有比我更清楚,但这八旗和卫所,还真不是一回事。」


朱寅却是明白,卫所堕落了,其实八旗也堕落了。


但是,八旗比起卫所,还是有它的独特优势,起码在这个阶段,有利于岱山岛发展。


众人想了想,也觉得其实是两码事。


PS:今天出了一些状况,差点不能更新,还是没有请假,一言难尽———-今天能更新真不容易,错字都没改。就这个24小时追订数据,真的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