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乐文小说网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05章:贞观第一大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乐文小说网] http://www.lw52.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站在李承乾的角度,阻碍他完全掌控洛阳的是谁?


是李世民。


是洛阳城里那些三教九流,坑蒙盗匪?


不,都不是。


李世民鞭长莫及。


三教九流,小偷小盗的,在军队面前不值一提。


最麻烦的,就是洛阳城内的世家。


他们盘踞洛阳已久,根节错综复杂。


洛阳城内的买卖,店铺,房宅,几乎都要被垄断了。


当时李承乾想在洛阳城内购置一批店铺,却发现几乎大多数地方,都是同一家主人。


这条街是陈家的,那条街是张家的。


转头的另一条街,是孙家的。


不是几个店铺,而是整整一条街道的铺子,甚至一个坊内,几乎过半的宅子,都是一个家族的人。


隋朝到唐朝的改朝换代,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是发生的阶级变幻。


也就是说,从汉末至今,多少家族,巍然屹立。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琅琊王氏跟陈郡谢氏,哪怕是没落,那也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提并论的。


当清楚这些情况后,李承乾就明白。


如果有人想搞事,搞事的肯定就是洛阳城内这些世家。


其中,最大可能的就是长孙家。


他的娘家。


所以,一开始进入洛阳城前,李承乾就已经在暗中开始进行收买了。


不管多大的家族,族内都有数不清的矛盾跟差距。


只需要多耗费点心思,总是能找到人的。


况且当时他的太子位还没废,暗中拉拢一批,很是简单。


现在被废了,急的不是李承乾,而是那些收了李承乾好处的人。


因为一旦暴露,就很难在族内生存,不如是一条道走到黑。


当长孙无忌的信抵达洛阳,消息就上报了。


后面的情况,自然也一一报了上来。


次日。


微微有些乌云,遮蔽了火辣的日光。


洛阳城内最大的青楼中。


多数世家代表齐聚。


前堂欢声笑语,宾客频繁。


后院则是一片宁静。


长孙家的几个族老面色不悦。


毕竟他们年纪大了,对于青楼兴趣不大了,多是年少风流,上了年纪就有心无力。


对于世家子弟而言,都是过了红尘关的。


毕竟再是好玩,也已经玩腻了。


“怎的选了这等地方,实乃有伤风雅。”


一人面露不悦,沉声抱怨道。


堂前坐着的皆是洛阳世家的年轻一辈代表,闻得此语,其中一名身着华锦长袍、面容俊朗的公子哥轻哂一笑,说道:“孙老,这烟花之地虽非大雅之境,却也最能叫人放松。”


“且此处人多嘴杂,鱼龙混杂,咱们在此商议要事,反倒不易叫人察觉。”


“你老就暂且莫要计较这些了,今日我等齐聚于此,可是有天大的事要相商。”


被称作孙老的族中耆宿冷哼一声,便不再言语。


这时,长孙家的一位中年男子站起身来,此人目光如鹰,气势沉稳,正是长孙家在洛阳颇具话语权的管事。


他环视众人,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列位,如今天下局势动荡,废太子李承乾拥兵自重,窃据洛阳,公然忤逆陛下。”


“陛下已点齐大军,不日便要兵临城下,围剿逆贼。我等身为世家,食君之禄,理应为君分忧。长孙司徒亦有令,着我等联合起来,共讨李承乾。”


陈家的一位老者眉头微蹙,缓缓开口道:“话虽如此,可那李承乾手握重兵,麾下将士亦非泛泛之辈。我等世家虽有些许势力,但若与之抗衡,恐是力有未逮。”


“贸然行事,万一事败,只怕会累及家族啊。”


对付废太子李承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现在洛阳城的情况,谁还不知道呢。


废太子极其强硬,容不得半点猫腻,那些粮商,便是最好的见证。


多少颇有钱财的大粮商,想要借此机会发一笔财,却被废太子无情抓捕,有些叫嚣得厉害的,店铺都被抄了。


不开门营业,抓。


借口说没粮食的,抓。


胆敢涨价者,抓。


抓了这么多粮商,世家这边却没有人敢出来说话。


倒也不是没有,但凡敢说的,现在也在大牢里面了。


对于这些生活在洛阳的小家族来说,他们是真心不想参与到陛下跟太子的争斗中去。


因为对他们来说,只要不参与,最后不管是陛下赢了还是太子赢了。


他们生活依旧。


不会因此多几分钱财权势,亦是不会少几分。


那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算有功劳,那也是大家族的功劳,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陈老,您有所不知。”张家的一位年轻子弟眼神中透着自信,抢话道,“洛阳城中诸多守将,皆出身于我等世家。只要我等世家齐心协力,晓之以利害,动之以亲情,那些守将岂会再死心塌地追随废太子?”


“届时,我等里应外合,助陛下大军入城,平叛之事易如反掌。”


“此乃我等立功的良机,若能成事,日后我等世家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必能更上一层楼,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这话听起来很振奋人心,可能站在这里的,哪个不是人精。


“话虽如此,可也不可掉以轻心呐。”


孙家的一位老者捻着胡须,满脸忧色:“李承乾既敢据守洛阳,岂会毫无防备?我等欲策反守将,还需谨慎行事,切不可叫其察觉我等意图,否则一旦打草惊蛇,后果不堪设想。”


长孙家的中年男子神色凝重,不慌不忙道:“这一点我亦有考量。”


“我等可先遣族中与那些守将关系亲厚之人前去接触,旁敲侧击,探其心意。若见其有动摇之态,再许以厚利,晓以大义。”


“且我等可多管齐下,一面策反守将,一面在城中散布流言,以乱其军心民心。”


却有人害怕:“万一事败,也不知道废太子会怎么对付我们。”


“那刀剑可是不长眼的。”


张家的公子哥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怕些什么!”


“如今李承乾才是叛国之贼,我等助陛下平叛,乃大义之举。”


“况且我等谋划周详,又有众多世家联手,岂会轻易败露?”


“事成之后,陛下必当重赏我等,又怎会降罪于我等?”


“退一万步讲,若我等按兵不动,待李承乾在洛阳站稳脚跟,我等这些世家迟早会被他清算,到那时才是大祸临头。”


“大家好好想想,废太子的新政,在辽东是如何实施的,那么多的贵族,全都被他搞的那个大审查所抓捕,硬是没留半点。”


“要是太子在洛阳这么一搞,请问在坐的诸位,谁能受得了?”


众人听了,皆陷入沉思。


太子在辽东搞的那些事情,听起来真是叫人害怕,那可真是直接掘世家的根基。


要是在洛阳这么搞一遭,在坐的世家,大概是没人能逃过的。


倒是因为这事,先前太子那边倒是说过,不会用来对付大唐世家,只是对外邦的手段。


说是这么说,可真能信吗。


就在大家以为,要同气连枝的时候。


偏偏一直默不作声的王家老者缓缓起身,长叹一声道:“诸位所言虽有理,可我王家终究家小业微,根基皆在洛阳。”


“一旦事败,那李承乾必恼羞成怒,我王家上下岂有活路?”


“再者,那李承乾手中握有霹雳火,此乃连陛下都忌惮不已的攻城神器。”


“想当初,太子征讨高丽,便是倚仗这霹雳火,势如破竹,攻无不克,轻松荡平高丽,而后又连下新罗、百济,一统辽东之地。”


“如今陛下大军迟迟未发,想必也是忌惮这霹雳火的威力。我王家实在不敢贸然行事啊。”


此言一出,堂中顿时一片寂静。


霹雳火的名头,便是成就太子的丰功伟绩。


这可是陛下都羡慕的好东西,组建了火药司,召了那么多高门大道,前些日子还有魏王悬赏。


可到现在,也没听说弄出来。


还是只有太子掌控。


要是大军攻城,被这霹雳火一炸,陛下的大军,恐怕要真打下洛阳,也怕是要很费劲吧。


当然,即便是说太子有霹雳火,众人也没觉得陛下会输。


只是看耗费多少罢了。


张家的公子哥面色一沉,冷笑道:“王老伯,话可不能这么说。如今我等世家联合,本就是为了共同的利益。”


“若你王家置身事外,坐享其成,日后我等事成,又怎会容你王家继续在洛阳城中逍遥?”


王家老者面露难色,拱手道:“张公子,并非我王家不愿出力,实乃我王家实力微薄,实在担不起这等风险。还望诸位体谅我王家的难处。”


陈家的年轻一辈代表也开口道:“王老伯,您若此时不参与,日后李承乾若是知晓,定会认为您王家与我等是一伙的,到时候您王家同样难逃一劫。”


“况且,如今陛下圣明,大军压境,李承乾覆灭只是迟早的事。您又何必为了一时的安稳,而将王家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呢?”


孙家的老者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王老弟,我等都是在洛阳城扎根多年的世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你王家若是不参与,我等为了确保计划周全,也不得不防着你王家。”


“到时候,可就别怪我等不念往日情分了。”


王家老者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逼迫,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中满是苦涩。


他深知,如今自己已无退路,若不答应参与,王家在洛阳城怕是再无立足之地。


沉默良久,王家老者长叹一声,无奈道:“罢了罢了,我王家便随诸位一同行事吧。只是还望诸位在谋划之时,能多为我王家考虑一二,尽量减少我王家的风险。”


长孙家的中年男子微微颔首,说道:“王老伯放心,我等自然会统筹兼顾,不会让任何一家世家独自承担风险。如今我等既已达成一致,便需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克难关。”


“大家回去后,务必按照计划行事,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


洛阳宫城里,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摇曳不定。


洛阳都督柳怀瑾一身戎装,神色肃穆,双手捧着一份名册,恭敬地呈递给坐在主位上的李承乾。


旁边内侍文忠上前接过,而后转交给李承乾手上。


李承乾微微挑眉,目光扫过那泛黄的纸张,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


“柳都督,你确定这上面的人,皆是可能反叛本王的世家之人?”


柳怀瑾拱手道:“殿下,卑职已派人仔细查探,这些人皆出身世家,且在洛阳城内占据要职。近日来,他们暗中往来频繁,似有不轨之心。”


“尤其是长孙家、张家等几家,更是与城外朝廷势力有所勾结,意图里应外合,打开城门,放朝廷大军入城。”


李承乾嘴角淡笑,没有回答,而是翻看文册看了起来。


名字不算多,大约有数十人。


上面每个人还标注了出身,资历,以及现居何职。


简单看了看后,李承乾开口道:“柳都督这名单还算比较严谨,就是这人数.”


柳怀瑾以为是李承乾说人数太多,连忙解释道:“殿下,这些人卑职绝对没有私心暗害,皆是仔细打探得来,之所以有这般多人,是因为洛阳城内世家太多。”


“以至于各个要职内,皆有世家之人,他们生得何种心思卑职不得知,然却不可不防啊。”


见李承乾不语,柳怀瑾继续献策道:“殿下,这些世家盘根错节,势力庞大,若是贸然动手,恐生变故。”


“卑职以为,可先将这些人调离要职,再慢慢剪除他们的羽翼,如此方能稳妥。”


李承乾呵呵一笑。


“调离要职?他们岂会乖乖听话?”


“以孤看来,不如直接将他们一网打尽。”


“且你这名单,也着实单薄了些。”


说到这里,李承乾微微一顿,吩咐道:“文忠,把名册给柳都督看看,毕竟也需要柳都督好生配合。”


文忠低头道:“是,殿下。”


说完,拿出另一份名册,交给柳怀瑾。


柳怀瑾有些莫名的接过名册。


很厚。


翻看一看,洋洋洒洒怕是有两三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