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乐文小说网]
http://www.lw52.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天只有一章,顺便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下边剧情的时间线要进行一个跨越。
开书至今不知不觉已经更了一百万字了,应该跟大家说一声抱歉,这一本开篇质量的确是不如人意,我自己也并不满意,跟我想象中的效果差了很多。
就比如点题的解褐官太常协律郎,一直到剧情进行到九十多万字才担任,这个字数在其他一些小篇幅网文里,已经要开始收尾问题了。
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老毛病,我的故事节奏向来比较舒缓。不过这一本《大唐协律郎》开篇尤其舒缓,主要还是对于历史背景上有点泛滥的拓展,一些本来不需要仔细交代的历史细节也浪费了很大篇幅的去写。
本书开篇,我准备了两个背景命题想探讨一下。
首先就是有关安史之乱以及河北割据问题一些比较偏颇的观点,唐代作为一个中古皇权社会,我们不可否认其地域性和剥削性,但是超越时代的夸大与批判就丧失了讨论的意义。
这当中一些观点,我也不作引用了,大家如果对盛唐历史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或多或少也应接触过一点,这里只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唐代作为一个大一统的政权,我们去做了解和描述,首先就要具备一个大一统的视野。
本书采用的是开元十四年到十五年河南河北水旱大灾的背景,来进行讲述和说明大一统政权下不同区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开元十五年秋,河北灾情进一步加剧,唐朝朝廷下令当年调取江淮一百万石租米前往河北进行赈济救灾,有效控制了灾情的继续蔓延与发展,使得河北民生得以快速恢复。
之后几年风调雨顺、天下大稔,唐朝廷便又得以集中力量进行边事上的开拓,以信安王李祎为代表的边防大将们西制吐蕃、大破东北两蕃,开元盛世也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盛唐时期的文治武功,正是建立在大一统的基础上,朝中文武将相、在野士民百姓共同的努力下达到一个巅峰。
至于说统治者骄奢淫逸、日渐堕落,朝廷当中结党营私、横征暴敛、才流难进等等各种问题,固然都值得探讨和批判,但也应要明确一点,就是安史发动叛乱的本意也不是为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而河北藩镇割据只是安史之乱后朝廷与军头彼此苟且妥协所形成的一个烂摊子,更加不应赋予多么积极与深刻的社会意义。
其次就是有关盛唐“文学与吏治”这种偏颇的学术观点,过于刻板的把盛唐政治的变化发展进行二元化的归纳,并由此延伸出许多错漏颇多的解读。
张说和宇文融,他们都对盛唐政治做出卓越的贡献。张九龄和李林甫,也并不是单纯的组结朋党、排斥异己。
文学与吏治,既不是斗争的内容,也不是斗争的工具,更加不是斗争的目的。这种观点最初可能只是提供一个视角和思路,但是随着被不断引用,渐渐被一些人奉为圭臬而放弃思考,不只无益于学术上的更新,甚至对普通人了解盛唐政局都造成了极大的误导。
我本身并不是学习历史的,在进行背景资料的搜索和整理时,就被这种观点误导颇深,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去搜集了解这种斗争是如何产生、发展与延续,并在唐代人事当中如何具体呈现,而结论就是这是扯淡。
这些背景上的探讨,我本来是打算融入人物剧情当中进行一个思辩描写,但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主角的身份也限制了他在剧情冲突当中面对这些情况的机会,并不能以第一视角去迎接和解决类似的挑战,代入感和剧情紧凑度上都差了很多。
想要表达的太多,结果没有了主次和条理,也让剧情发展变得欠缺动力和明确的主线,这是非常不妥的。
追读至此的读者,想必都是对我有一定的信心和期待的书友。所以在做过这番检讨后,接下来的剧情也一定要专注故事的发展,明确冲突与矛盾,尽量减少枝节上的拓展,回报给大家更好的故事内容。
盛唐的人事内容太多,背景内涵也过于丰富,一篇网文的功能还是要在这个背景之下杜撰描写出一个趣味盎然、让人赏心悦目的故事,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网文作者的衣食之本。谨记谨记!!!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快乐、工作顺利!!!注意防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