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乐文小说网 > 秦时小说家 >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种玉美玉(求票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乐文小说网] http://www.lw52.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未待召水回应,场地虚空之上,便是一束五色华光忽闪,进而由空而落,立于苍璩身侧。


素洁的长裙随风而动,踏步间,护体玄光收敛,感应着场中召水的气息,为之轻笑。


横剑术!


那可不是谁都可以学习的。


苍璩因为横剑术的缘故,早晚和鬼谷之间有一个交代,那是不可能避免的。


至于召水,学习其它的剑道就行了,诸夏百家,论剑道……鬼谷至高剑术只能算是顶尖的一种。


阴阳家智者一脉也有属于自己的五行剑道,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同样的威能强大。


只是师尊当年传于自己的五行剑道被自己化入长枪之中了,一法通,万法通,并没有太大区别。


“师尊!”


“师尊!”


召水和紫阳两个小丫头见状,连忙近前一礼,师尊三日之前便是言语和城中的一位强者论道。


今日方归。


不知所得如何。


“被鬼谷传人敌视又如何?”


“鬼谷弟子,不过尔尔。”


“只要召水将我所传的壬丙剑法精修,何惧鬼谷?”


闻嫣然姑娘对鬼谷派的态度,苍璩不可置否。


多年来,自己和鬼谷弟子打过不少交道,他们的确很不俗,起码百家鲜有。


因为能够与自己对抗,甚至于时而占据上风,诸夏间……本就稀少,苍璩并不觉得自己自大。


遍观百家,在自己这般年岁,有自己这般修为和作为的,能有几人?


百年前,诸夏百家之间,非杨即墨,杨墨两家为诸夏显学,可惜,世人愚钝,未能够领略杨朱先贤保性全真修炼之法。


百余年来,杨朱一脉式微。


纵有天道阴阳,也有天行有常。


杨朱一脉注定在自己手上发扬光大,再次成为百家显学,而且不仅仅要成为现在的百家显学。


还要成为绵延万世不坠的百家显学。


区区鬼谷,如何威名盖过杨朱一脉?


他们想找自己的麻烦,自己还很期待他们找自己麻烦。


“你虽不弱,鬼谷两位弟子也是极强。”


“三日来,我同鬼谷子论道阴阳,相对于阴阳家我脉之底蕴,鬼谷的底蕴更为浑厚。”


“鬼谷子的修为已经超越我甚多,此外,鬼谷卫庄的实力我有感……现在并不逊色你。”


纪嫣然摇摇头。


苍璩就是这个性子。


一副丝毫不将诸夏人看在眼中的性子,除却寥寥数人,尽皆被苍璩无视。


尽管苍璩的确惊才绝艳。


少年之时,自创种玉功,本以为是一个小小的玄功,后来却被他修炼至这般水准。


连天宗玄清子都赞叹,种玉功修炼极致,当丝毫不逊色杨朱一脉的根基底蕴。


种玉功!


这个名字有些奇怪,问过苍璩,苍璩只是说玄功便是种玉,种下一粒璞玉的种子,将来收获绝世珍宝。


“嫣然姑娘,鬼谷子身上的大日阴阳咒印如何?”


苍璩随意问道。


身躯微侧,行向不远处的亭中,那里的小火炉上,青铜壶已经冒着丝丝蒸腾热气。


从兰陵东城搬出去,来到北城。


数日前,便是和嫣然姑娘说道,可以同鬼谷子论道,以为映照修行,嫣然姑娘觉得甚好,便是前往了。


“大日阴阳咒印?”


“并未感应到。”


“那种至阳至刚的霸道气息,果然鬼谷子催动玄功,是无法掩盖的。”


纪嫣然想了想,鬼谷子身上并没有那般至阳霸道的气息,反而已经阴阳共济,臻至阴阳无极。


“果然如你所言,鬼谷师徒二人中了阴阳家的大日阴阳咒印,那么,他们现在应该解开了。”


“你怎么对鬼谷师徒这般这般上心?难道还真想要接下来生事?”


接着前言,起码在紫兰轩内,自己并未在鬼谷师徒二人身上感知大日气韵。


观苍璩将那滚沸的青铜壶拿起,纪嫣然脚下云霞之光闪烁,已然归于厅内软榻之上。


苍璩似乎对鬼谷的事情很上心?


“生事?”


“以我现在的修为,碰上鬼谷子,估计一巴掌就要被拍死了。”


“不过好奇罢了。”


苍璩摆摆手。


鬼谷师徒二人化去了大日阴阳咒印?


以嫣然姑娘现在的修为都能够有感鬼谷子的修为即将臻至阴阳无极的境界。


至于鬼谷卫庄,并不能够给予自己阻碍。


种子?


似乎可以收割了?


真要让鬼谷子破入阴阳无极的境界,说不准还真有可能让他将种玉功的种子化去。


终究种玉功现在的力量不强。


“算你还知道这一点。”


纪嫣然微微安心,就怕苍璩天不怕、地不怕的前往紫兰轩生事,兰陵城内,有自己在身边,固然无碍。


终究没有那个必要。


……


……


“无需着急。”


“兰陵城虽说现在被齐国大军和百家占据,内部应该还是安稳的。”


快马行进在赵地已经修建好的要道上,清一色的水石铺就,马匹在上面奔跑,速度极快。


一观雁门、云中、九原等地,如往昔那般没有太大的变动,除了驻守的士兵变成秦国士兵。


除了飘扬的赵国旗帜变成秦国旗帜。


其它的一切没有太大变化。


陉城书馆所在的陉城随着当年的事情,整座城池被灭,入眼处,尽皆断壁残垣。


一切,俱往矣。


是故,没有在赵地以北停留太久,便是和天明南下,路途之上有闻兰陵城之事。


便有着这条要道上快速升起的急促马蹄之音。


“我知道。”


勒紧缰绳的天明颔首,兰陵城的消息自己和残剑大侠都知道的一样,没有太大差别。


世事易变。


楚国沦亡,秦国大军先后前往齐地。


白芊红率领十万军通过泗水之地,直达兰陵城,欲要从南下临近齐国边界。


兰陵城便是障碍。


这个障碍眼下有齐国十五万大军,还有汇聚城中的百家之人。


“秦国就算有足够的兵力一举将齐国攻灭,从我们先前而观燕地、赵地的情况来看。”


“秦国更希望齐国不战而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残剑亦是不紧不慢的跟随着。


兰陵城那里的局势或许堪忧。


只是,以自己的眼光看过去,兰陵城短时间内无忧。


秦国接下来的重心应该是主外缓内,南下陉城的时候,便是有闻蒙恬的黄金火骑兵前往北地郡了。


定然是想要将匈奴的麻烦解决,而后外患不存,在给予山东最后一个诸侯国定下。


同时,趁着这个机会,秦国也能够将燕赵、三晋、楚地更好的纳入治理。


“不战而屈人之兵?”


“很难!”


天明简单一语而应。


想要齐国直接投降?


太难。


因为齐国国内的四十万大军已经开赴边界了,有他们在,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颇有妄想。


怕是秦国中枢一些重臣所思忖,运筹帷幄之中,将齐国轻而易举的拿下。


“不一定。”


“还是有不小可能的。”


“但……还要看接下来的形势。”


“走吧,这一趟出来,颇有所得,却是天明你化神那一关还没有迈过去。”


残剑倒是别样一笑。


欲要不战而屈人之兵,非有结果对于双方都不错。


若是齐国投降,齐鲁安稳无忧,存于其内的百家也有喘息之机。


若是强战,齐鲁陷入战火,连年来,已经先后进入齐国的诸国老世族们也会受到相当大的损伤。


那些事情于自己来说,并不重要。


无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是秦国强战拿下齐国,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秦国一统天下。


反而,此行带着天明出兰陵城,本以为游历一番,天明印证道理之后可以直接突破。


还是拦阻在先天绝巅,相距化神只有一线!


“也许,我的修行还不够。”


天明也是叹息。


当初离开咸阳的时候,自己的修为就已经破入先天,数年来,早就登临先天绝巅。


现在还是先天绝巅。


所不同的也就内力浑厚许多,玄功妙法熟练许多,攻伐手段多了许多。


化神!


驾驭天地元气,那是一个崭新的境界。


“修行修的是一颗心,先前于你说过,儒家荀夫子困局化神境界数十年。”


“一朝而破,辽东塞外不咸山,力压百家两位早已破入玄关的武者。”


“道家天宗玄清子入世修行,爵封彻侯,领四郡军政要务,偏生一身修为深不可测。”


“那才是大道。”


天明此刻的心思,残剑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当年自己也是从那个心境过来的,为了破入化神境界,诸国游历,寻找百家之人切磋。


历经一次次战斗,方才破入化神。


而后,一路突飞猛进,直至和师妹一起前往咸阳宫行刺秦王嬴政,丹田修为被废。


数十年修行化为乌有。


其内,更是历经生死轮转。


方有明悟,开启灵觉修行,浩然正气,剑道真罡。


修行?


自己以前的路走偏了。


现在这条路也不晚。


当年自己还曾狐疑儒家荀夫子的天资,以荀夫子数十年来坐镇稷下学宫的道理造诣。


没理由区区玄关能够拦阻荀夫子。


现在……自己明白了。


“返璞归真!”


“那般境界,咸阳宫内武真侯曾说过,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看到了,见到了,就领悟了。”


“看来,我的路还有很长。”


许多道理,天明都了解,咸阳宫内,武真侯虽没有亲自教导过自己,然则,教导扶苏兄……的时候,自己也在旁边。


许多话,和残剑先生所言相仿,甚至于更为简单。


自己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


觉得可以做到,又觉得有些虚幻。


******


“武真侯可知寡人近来常常在想些什么?”


咸阳宫!


兴乐宫侧后的花园,尽管临近秋日,其内的百花仍旧盛开明艳,行走其内,丝毫感觉不到夏日的离去。


骄阳普照,温煦和暖,却是不显盛夏的炎热,玄色素袍,常服着身,秦王政将手里的一柄木剑递给侍者,看向王弟。


“能够为大王常思的事情,从来不在过去,而在将来,齐国的沦亡已经注定。”


“大王所想应当为一统天下大事。”


盖聂在齐,咸阳宫内的其余剑术教导者不存,今日前来咸阳宫,却是和王兄相对剑招对比了一炷香时间。


亦是将手中木剑递过去,从近前的侍女手中洗了洗手,略微擦拭,闻声,笑语而应。


或许,自己可以猜测到王兄所想。


“当年,寡人入新郑的时候,曾和韩非谈论过秦国的天下。”


“也曾想过秦国在一天下之后的情形,山东诸国之土尽皆纳入大秦,诸国之民尽皆是秦国之民。”


“可……具体诸般,却思之不透,韩非有语,大秦以法为上,自当以法通行诸夏。”


“寡人认可,而大秦之法在山东诸国的土地上,欲要建立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


“儒家?儒家的仁礼教化!”


“道家的无为清静。”


“……”


“有些事情需要寡人亲自做出决断。”


今岁,大秦围困齐国,无论齐国的抵挡会多么强烈,秦王政不觉的齐国可以撑过明岁。


顺利的话,大秦一统天下,在明岁就可以功成。


六王毕,四海一!


大秦将成为诸夏的大秦。


而那个大秦……令秦王政有些陌生。


单手落在面前的一朵红色花瓣上,秦王政将其取下,落在手中,细细一观,叹息道。


“那个问题,不仅仅大王在常思。”


“玄清近来整顿中央学宫,学宫内得许多人同样在讨论。”


“大秦一统天下之后,会施行何种国策。”


“会和上古、三代一般无二,还是迥然不同。”


“是封建邦国,拱卫咸阳!”


“还是划分郡县,中央一体!”


“是礼仪传承三代,还是礼仪自大秦始!”


“是将秦国之法推行诸夏,还是施行另外之法,如文信候吕不韦的《吕氏春秋》!”


“……”


周清则是没有太大的困扰,岁月长河中,出现太多太多的样本,各种各样的国体都有。


可无论如何,大秦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出现一种统御诸夏的体制,不仅要延续秦国的强大。


还要完美的将山东诸国纳入掌控。


归根结底,长治久安才是王兄所想。


达到长治久安、万世不坠的手段为之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