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乐文小说网 > 反派皇子三岁半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康宁帝病重(二合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乐文小说网] http://www.lw52.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关于康宁帝病重后的事情,宁晚君没有多问,主要与夏景说了一些结盟的事,以及青帐汗国的事情。


来到宁氏王朝的这些天,其他国家的使节也没有闲着,四处走动,想要合纵连横。


宁氏王朝的目标是燕国、陈国和鲁国这三小国,安抚它们,招揽它们,让他们帮忙看着楚国,同时不去帮助齐国。


青帐汗国和陈国的处境很相似,内部问题严重,比陈国好一些的是,北真以及周围的部族们,并没有反叛之心,只是想要争取更多利益。


这两国都不准备对外侵略,只想将水搅浑,同时保全自身。


齐国和楚国摩拳擦掌,想要大展身手,但一个被天门关堵着,一个刚丢了十拿九稳的盟友,都有些有心无力。


根据情报,楚国已经在修建栈道,准备重新开辟出一条出山的道路,而齐国,则和青帐汗国勾肩搭背,想要购买草原的马匹,组建一支强大的铁骑。


夏景听了,确定都在预料之中,放下了心。


后面的日子里,会盟按照之前的预想推进。


六国的使节为康宁帝献上了贺礼,缔约的盟书,也完美签订。


康宁帝的诉求尽数达成,不只燕国、陈国、鲁国,就连青帐汗国和齐国、楚国的盟约,也签订下来。


不过,这份盟约是否能遵守,就要看往后的局势了。


最后的晚宴上,包括夏景在内的所有皇子,也参与了宴席,夏景看向齐国使节,他们的表情僵硬。


在这场会晤里,齐国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与青帐汗国的勾搭也是早就开始的事。这其实也在齐国上层的预料之中,他们派人过来,只是为了查看情况。


七国之中,现在没有内忧,兵强马壮的,只有宁国、齐国和楚国。


楚国因为地势,攻不过来,栈道一修起码十余载,短时间内就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不足为惧。


在这场宁氏王朝主导的会晤中,注定了齐国要被针对。


齐国使节又叹,宁氏王朝与所有国家接壤,本是极其不利的地形,虽然占着肥沃的土地,但要抵御四方的威胁,所以一直强的有限。


不知道这一代康宁帝是如何调度,居然一一扫除了种种隐患,以这满是缺陷的地缘,发展出如此大好的局面。


这样一个王朝,齐国想要获胜,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况且,齐国真能获胜吗?


他望着上方的康宁帝,心中叹息。


不只是齐国使节,其他国家的使节,也有着各自的忧愁,宁氏王朝的强大,对他们而言并非是件好事。


宴席的气氛因此有些冷清,不过,冷清是他们的,与康宁帝无关,康宁帝举着酒杯,灌着所有使节,喝得酩酊大醉。


这是他第一次喝醉,就算在登基那天的晚上,他都没有如此放纵。


第二日早上,所有使节离开了京城,同时带走了满满当当的货物——那是九皇子商会的商品。


每个国家的使节团,都有上百人,再加上蹭着使节团过来的六国商人,给京城带来了数千的人流,而且是消费力极强的数千人,因为他们,京城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一些。


他们一走,京城有些冷清。


康宁帝睡到中午,在一片寂静中醒来。


他睁开眼,有床帘的遮挡,床上漆黑一片,看不清天色。


他抬起手,要撩开床帘,看一看窗外的光亮,然而,不管他怎么用力,床帘纹丝不动——他根本没能抬起手来。


康宁帝不以为意,只以为是胳膊睡麻了,又换了一条胳膊,还是没能抬起来。


他有些慌了,要坐起身,腰部是有了反应,后背短暂离开了床铺,但只瞬间,就跌了回去。


“来人啊,来人啊!”


惊呼声传遍了整个养心殿。


……


夏景听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翌日晚上。


虽然在开始时慌乱了一阵,但康宁帝很快冷静下来,与徐忠德一起,将事情保密。


他们只传唤了两个太医,那两个太医,都被康宁帝留在了养心殿。


经过针灸,康宁帝恢复了一些行动能力,能自己翻身了,但别说起床,就连批阅折子都做不到。


让康宁帝痛恨的,手指的颤抖好了,但两只手掌完全不动了。


太医做了各项检查,翻阅了所有医典,都未能找到病因,也没有解决方法。


此刻,康宁帝的心中还抱有希望,只是出于谨慎,没有公开病情,只说感染了风寒,拒绝了所有人的访问。


在这种情况下,他仍不忘批改折子,处理政务,由一个小太监来充当他的手。


颐和宫里,柔妃以为机会来了,让宁高祥亲自煮了药,送到养心殿里,探望康宁帝。


徐忠德拦住了他,他大闹一番,一副不顾自己被传染,也要照顾父皇的孝顺模样。


然后不出意外,遭了康宁帝的斥责,康宁帝趁机停了他的课,让他这些天不用过来养心殿。


宁高祥面如死灰,死活想不通自己哪里出了差错,遭了父皇的厌倦。


夏景听闻这件事,摇摇头,这宁高祥真会选择时候。


他出宫,将这件事告诉了宁知行和宁守绪,三人哑然,钦佩宁高祥的大胆。


同时,宁知行和宁守绪的心也有些冷。


他们没想到,这事件的爆发比他们预想中的还要快那么多。


他们更没想到,康宁帝的决策是如此的正确,也是如此的绝情。


即便面对自己的病,康宁帝都要在第一时间隐瞒,不信任任何人,就算是他的孩子们。


“太后去看了没?”宁守绪问。


“奶奶还没说要去,过来通知的太监就说父皇特意交代,不让她去。”夏景回答。


“居然连太后都不信任。”宁知行沉声道。


宁晚君是太后养大,宁知行因此沾过不少光,也因此知道一些尤太后和康宁帝的关系,没想到,康宁帝就连尤太后都要瞒着。


“我们接下来是停下观察一阵,还是继续行动?”宁守绪问。


所谓继续行动,就是继续拉拢文官,在军队里提拔安排自己的人。


宁守绪知道康宁帝的性格,权力是现在的康宁帝的敏感点,这种夺权的行为,一定会大大刺激到康宁帝。


宁知行插口道:“继续,但是小心些,这是皇姐留下的决策。”


康宁帝敏感,但也懂得节制,这时候要求稳,就算发现了,也不会声张。


夏景过来,却不是来商量这个的。


他望着宁知行和宁守绪:“接下来,两位兄长要维持好心态了。”


康宁帝接下来的行动,一定会波及到宁知行和宁守绪。


“无事,我们什么也没干,这阵子基本待在王府,父皇就算想找我们麻烦,也没有借口。”宁知行说道。


他低估了康宁帝。


两日后,康宁帝以皇子们不去探望为理由,发下口谕,训斥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和五皇子不孝,扣了他们的俸禄和月银。


五皇子宁源中脾气不好的,躺着中枪,十分不忿。


“他让太监拦着,不让我进去,现在反而训斥我不去了!”他对夏景说道,“我刚刚又要去看,那徐忠德又拦我,说他说,以前没去看,现在也不用去了!这都是什么话!疯了不成!”


夏景看着恼火的宁源中,很同情。


不孝可不是一个轻的罪则,在这个时代,可是能伴随人一辈子的指责。


“你说,父皇这是怎么了?莫非他真不知道我去了?是那些阉人瞒下了?”宁源中问夏景。


所有兄弟姐妹里,宁源中最相信的,就是二哥和九弟,二哥在宫外联系不上,只能来找九弟问了。


夏景安抚他:“父皇从未生过如此大的病,许是脾气不好,作为皇子,挨些骂也正常。”


“也是,起码他还知道不骂你们这些小孩。”宁源中拍拍夏景的脑袋。


夏景心想,过些时候,康宁帝最想骂的可能就是自己这个小孩了。


送走了宁源中,夏景又派人传话吕翠双,让女人盯着些宁纯祐,并叮嘱了殷皇后。


果然,当日晚上,宁纯祐害了一场大病,多亏吕翠双一直盯着,见到宁纯祐的睡颜不对,唤不醒他,立即呼救。


府邸里的大夫喝高了,一醉不醒,殷皇后的眼线及时出手,绑来了隔壁医馆的大夫。


大夫开了催吐的方子,保住了宁纯祐的性命。


夏景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惊,这康宁帝比游戏里的还要疯狂。


大夫不肯透露宁纯祐生了什么病,吕翠双扣下他,不许他离开,要他一直守着宁纯祐。他寻了一个机会,逃出了府邸,下落不明,不知是被灭口,还是藏了起来。


朝堂上,康宁帝虽然没有出现,但不停下达着命令,涉及到许多官员的升降。


这短短几日里,官员职位的调动,比之前一年里的动静还要多。


这是康宁帝在安插亲信,此前,他是一个任人唯能的皇帝,现在,为了维持手上的权力,他必须任人唯亲,让那些只能听自己的话,与自己的利害一致的官员,待在重要的岗位上。


群臣并非没有意见,只是碍于康宁帝的威望,不敢开口。


如此七八日,事情终于瞒不住,开始有了风言风语。


这八日里,就连内阁重臣们,都没能见到康宁帝,群臣们不得不怀疑,这些不合理的旨意是否是康宁帝下的,养心殿里,是否发生了变故。


在群臣的推举下,张赞禹和荆王入宫,在养心殿外站着等候,除非见到康宁帝,不然他们不会离开。


他们立了一日,下晚时分,徐忠德出来,请他们入殿。


两人并排走入养心殿,走入康宁帝的寝屋,看向龙床上的人。


床上拉着轻纱,看不清所躺之人的细节,但通过面部轮廓,能看出是康宁帝。


“太医说,朕吹不了风,所以只能隔着这个,与你们相见。”康宁帝的话语从轻纱内传出。


张赞禹和荆王松了口气,床上的确是康宁帝。


“皇上这是怎么了?那些太医都是干什么吃的,一个风寒,到现在还没治好!”荆王蹙眉,目光刺向一旁候着的太医。


太医颤抖着跪在地上。


“不怪他,是朕那日饮酒没有节制。”


轻纱内,康宁帝抬起了‘手臂’,捂着嘴咳了咳。


张赞禹和荆王又放心了几分,看起来,皇上只是虚弱而已。


“不知皇上这些天的官职调动是何意?”张赞禹问起另外一件事,“那新任的兵部尚书,完全没有统兵打仗的经验,焉能担任此职!”


“这些只是暂时的调动,”康宁帝答道,“其中一些事情,等朕好了,再与你们、与群臣说。”


康宁帝抛出一个谜团来,引开张赞禹和荆王的注意,并且也将引开群臣的注意。


若他的威望不足,张赞禹和荆王定会刨根问底,但康宁帝几乎是宁氏王朝最有威仪的一代皇帝,不论是张赞禹和荆王,都没有再问。


他们关心了康宁帝的身体,说了一些重要的政务,退了出去。


徐忠德赶走屋子里,除了太医以外的所有人,关上寝屋的门。


龙床上,一个小太监爬出来,跪在地上,恐惧地磕头。


他就是康宁帝的‘手臂’。


“无事。”康宁帝扭头看徐忠德,“小德子,你看他如何?”


徐忠德明白康宁帝的暗示:“回万岁爷,小寿子自然是极好的。”


等从寝屋出来,他拉着小太监,收他做了义子。


小太监喜出望外,不停磕头,感激康宁帝和徐忠德,给徐忠德敬茶。


徐忠德接过茶,慢慢饮着,神情有些恍惚。


谁能料到,康宁帝会忽然病倒在床榻上!


不,好像还真有人料到了。


徐忠德想到此前九皇子传来的话,九皇子说,恐怕要有大的变故,让他小心。


莫非,说的就是这件事?


听太医的话语,康宁帝这病根本没有成熟的治疗方案,只能不断尝试,这几乎宣判了,康宁帝要长久卧床不起!


若只是卧床还好,这些天来,康宁帝越来越疲惫,处理政务的时候,完全不能像以前那样专注了,很多折子,已经转送到了内阁那边去,让内阁批阅。


这么发展下去,这后宫、这天下要如何是好!